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颜值” 让万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欧阳易佳 来源: 时间:2024-01-16 分类:环保生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意见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这意味着从宏观层面,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让万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世界华人商务网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分为10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不断深入,目标不断明确、美丽中国新画卷徐徐展开。


          《意见》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意见》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这意味着从宏观层面,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王金南介绍,在具体领域,应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意见》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认为,美丽中国需全领域转型,全方面提升。前期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不只是环境质量的事情,还涉及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所以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单一的,那么该生态系统就是非常不安全的、不稳定的,也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方面,设定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常纪文说,加强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全面加强整个自然生态的保护,让多样性得以发展恢复。


          常纪文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特别是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必须把自然保护地区的面积维持到一定比例。实现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为生物多样性奠定一定基础。


        “在生态修复方面要系统集成,要协同增效。这就要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海陆统筹治理,从而维护生态安全。同时,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监测,让生态系统的格局更加稳定。”常纪文补充说。


           近年来,各地区以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为美丽中国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业内专家表示,各地以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牵引,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为抓手,建立了以美丽建设意见规划纲要为统领,确立了中长期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机制,以保障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取得新成效。